金年会

金年会門戶網站
首頁

焠匠心之火 育桃李芬芳——訪我校電信學院青年教師、陝西省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張小麗

2022年01月30日      來源: 大學生記者團       關注 :

導語:張小麗,女,漢族,1981年8月出生,河南長葛人,中共黨員。2014年陝西師範大學聲學專業畢業,獲理學博士學位。2016年10月至2020年7月,陝西師範大學從事在職博士後研究工作。現任金年会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電子信息技術研究中心主任,2021年獲安康市第四屆青年科技獎。主要從事縱彎模式轉換超聲換能器、縱徑耦合模式超聲換能器及L-L模式及S-S模式磁電複合材料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陝西省科技廳自然科學基礎研究計劃青年項目、陝西省教育廳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安康市科技局項目各1項;校級科研項目3項和校級科研平台項目1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項,主持項目總經費達115萬;在《物理學報》《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Materials in Electronics》《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和《Applied Acoustic》等期刊上發表高層次論文10多篇,并受邀多個期刊的審稿人;授權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

敏學勤思,誨人不倦

1C005

“大家都有一個探索的過程,隻有在這個過程中才會把自己的路越走越寬”。采訪伊始,張老師就給了我們這樣一番建議。

張小麗老師從教十多年,先後教授電磁學、電動力學、數學物理方法、模拟電路等等物理專業主幹課程。在交談中,張老師向我們講述了她的學業和研究之路:她在本科到博士期間就讀的專業都不太一樣,在科研項目的研究上張老師也取得了很多不同項目的成就。我們打趣道這種學習方法還挺“花心”的,張老師笑着解釋說,看似不同的知識領域,其實内在都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這就如同練武一樣,基本功打紮實了,不同門派的功夫還是可以觸類旁通的。所以,青年時期還是要更多的給自己充電,要像海綿吸水那樣汲取知識,為将來的萬丈高樓打牢基礎。張老師告訴我們,其實剛開始做研究的時候她也是比較迷茫的,但是跟着導師一點一點做實驗、看文獻,長期堅持下來,慢慢就發現了很多有趣之處,張老師對聲學的興趣也是在這時生出了萌芽。盡管後來在博士與博士後時研究方向不太一樣,張老師卻能從不同的角度出發,用其他學科的知識打開了自己的學習層面,将之前研究積累的經驗和後來的研究成果兩者相結合,一點一點地嘗試探索,将研究之路越走越寬。

教學相長,攜手共進

136A8

采訪之前我們也通過張老師帶過的學生了解到,張老師是一個特别關心同學的老師。在我們提起時,張老師卻謙虛地說這都是為人師者應該做的。說到這裡,張老師給我們講起了她學生生涯遇到的一位對她影響深遠的老師。高中時期,張老師家裡突發變故,這對她打擊很大,一度很消沉。就在這時,隔壁班的一位老師走進了她的視線。每當這位老師見到她時都會拍拍她的肩膀,然後很溫柔地問她,你缺什麼嗎,需要什麼幫助嗎?這種細微的關愛對當時的張老師而言,就像是驅散陰霾的冬日暖陽,很長一段時間都讓張老師感動不已,也正是老師的關愛帶她走出了人生的低谷。

後來,張老師自己也走上了教育戰線,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她要把自己在學生生涯感受到的關愛傳承下去。所以,張老師在對待學生時更多了一份耐心和愛心,在學業上、在生活上,盡自己所能地去關心學生。在工作上,張老師深刻感受到科研方面亟需提高,趁着博士後的機會,盡管課題與博士期間出入較大,但畢竟還是有聯系的,思量再三,欣然接受挑戰。經過導師一遍遍的耐心指導和對文章的打磨,張老師博士後期間的第一篇SCI論文終于被錄用了,那份心情難以形容,覺得自己可以,終于可以做相關方面的課題了。接下來張老師順利地拿到了國家博士後基金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也算為博士後期間的努力畫上了圓滿的句号。

“謝謝您這一學期來對我的教誨,讓我對物理不再恐懼,在工作中您是一位認真負責的老師,在生活中您是一位和藹有愛的長者,感謝您對我們的付出。”這也正是張老師帶過的學生對她最客觀的評價。

循循善誘,奮力前行

24787

蕭伯納曾經說過“如果我們能夠為我們所承認的偉大目标去奮鬥,而不是一個狂熱的、自私的肉體在不斷地抱怨為什麼這個世界不使自己愉快的話,那麼這才是一種真正的樂趣。”

張老師高中時期家庭發生了變故,母親承擔起了整個家的責任,所以張老師在大學時便自力更生,一邊學習一邊兼職賺生活費。為了節省費用,别人需要坐車的路程張老師就一步一步地走過去,腳上的繭子便是這一段艱辛時光的印記。也正是把這種精神用在學習中,張老師獲得了保送研究生的機會。博士期間,除了上學,還要兼顧日常跟着爺爺奶奶的三歲多的大女兒,所以隻要在校園,哪怕是熬夜都會把每天、每周、甚至每個月的計劃盡早做完,還要做好。功夫不負有心人,張老師在博士二年級時就達到了畢業要求。

在校授課期間張老師積極鼓勵大學生把精力放到學習中去,為了讓學生更加清晰地掌握物理思想和數學推導的過程,她要求學生全程記筆記,在相關知識旁邊批注。課後,張老師會通過電話、QQ、微信等方式對學生進行輔導答疑,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進行自主學習。這樣既增加了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也讓學生學了很多實用的知識。在張老師看來,作為老師應不斷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去,還應不斷給學生創造學習的條件。

在講台上,張老師傳道受業嚴格認真,同時也将愛融入這三尺講台。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用愛去指引和呵護。未來他一定也會懷揣着愛繼續在漫漫人生路不斷前行。張老師無疑是一個優秀的老師,她很少去感歎自己獲得多少榮譽和獎項,卻時常将自己的學生挂念在嘴邊,她把人生的幸福回憶留給和她相處的孩子們。我想從事教育工作的張老師,帶着對研究成果的執着和對學生的熱情不管是在研究中還是在和學生們交流中一定是幸福的。

采訪:董宇博、侯思同

撰稿:羅春雨、董宇博

審核:田園風光、悠然

上一條:後浪的我們:攜筆從戎,披榮逐夢——訪我校經濟與管理學院退伍返校大學生群體

下一條:我們也是趕考者!——使命必達:一場50多小時的研考“硬仗”

關閉

金年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20

京ICP備17044199号-1    地址:中國 陝西 安康市育才路92号    郵編:895165195

總訪問量:位訪問者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抖音
XML 地圖